宣传教育

首页» 宣传教育

中国纪检监察报:争当新时代讲政德的标杆

   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   发布日期: 2018-03-12   浏览次数:

  小成靠智,大成靠德。为政者成就大业,首先要讲政德。

  3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领导干部要讲政德。这再次告诫党的干部,任何时候都要以德修身、以德从政、以德立业。

  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讲道德的优良传统。从历史来看,凡政德好的时候,社会道德就好;凡政德差的时候,社会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德行为。可见,为官者的政德具有强烈的示范引领作用。我们党一直重视政德建设,延安时期就出现了“只见公仆不见官”的优良政德,社会也产生了“十个没有”的良好风气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党持之以恒抓政德,政治生态得以改善,社风民风为之一新。

  “欲事立,须是心立”。良好的政德是领导干部立身做人、为官从政的准则,是履职尽责、干好工作的基础,也是抵制歪风、保持干净的法宝。同样是为官者,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云烟,没有留下什么东西;而有的人让人念念不忘,留下恒久的口碑心碑,重要原因就在于是否讲政德。有了好的政德,就能创造好的政绩,留下好的政声。事实证明,身有大德,必有回响。像焦裕禄、谷文昌、杨善洲、杨业功、廖俊波等优秀共产党人,都是我们党讲政德的楷模,也是社会尊崇的标杆。

  立身先立德,为政先讲政德。很多“能人腐败”的案例也说明,必须把政德放在第一位。“德如水源,才若水波。”源清,则才为公所用;源浊,则才为私所用。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官员来看,他们中不乏有才者,有的还是专家学者,之所以成为令人厌恶的“两面人”“两截人”,根本在于政德不修。古人讲,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。这个灾殃,不仅是自己的,也是党、国家、民族和人民的。

  讲政德,善莫大焉。今天,我们进入了新时代。领导干部要呈现新气象、履行新使命、实现新作为,更要讲政德。新时代立政德,就要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。

  天下至德,莫大于忠。对领导干部来说,对党忠诚,坚守信仰,富有理想,是最大的“德”。“万物得其本者生,百事得其道者成。”有了忠诚、信仰、理想这些“本”和“道”,为官者才能兴德兴业。相反,丧失理想信念,就没了主心骨、指南针,就会出现各种违纪违法问题。那些讲原则、讲党性的人,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、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、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的人,就是群众心中的大德之官。

  政之所兴,在顺民心。为官者执政为民、公权为公,谓之守公德。党的干部,是人民公仆,人民的勤务员,权为民所赋,权为民所用,理应时刻把公德放在心中。“我们是答卷人,人民是阅卷人。”守不守公德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那些只顾攫取好处,损害群众利益的人,失了公德,伤了民心,败了名声。只有懂得“为了谁、依靠谁、我是谁”,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,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,才能守好为官公德,赢得百姓拥戴。

  贪小利,不能立大功;有私心,不能谋公事。领导干部严私德,决不能盯着“私”字,而要时刻守着“严”字。“私”字大了,德就小了;“严”字为上,德就兴了。领导干部生活在“日光灯”下,工作在“玻璃房”内,“私德”也姓“公”,只能严而又严,决不能有丝毫放松。如果不注重“八小时以外”的自律,就可能遭到“围猎”;不注重戒贪止欲,就可能成为“温水中的青蛙”;不注重家风建设,就可能被身边人“拉下水”。那些身陷囹圄的干部,不是被自己的“贪图享乐、骄奢淫逸”所击倒,就是在“枕边风”下败下阵地,在“为了孩子”中栽下马来。“公者千古,私者一时。”为官者什么时候都要摒弃私欲、克己奉公,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。

  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。”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,重在从小事做起。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,小事小节中有党性、有原则、有人格。领导干部只有把“三严三实”作为座右铭,坚持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,慎独慎初慎微慎欲,管好自己的生活圈、交往圈、娱乐圈,增强政治定力、纪律定力、道德定力、抵腐定力,才能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,成为新时代讲政德的标杆。(桑林峰)